很多朋友對義式手工餃非常有興趣
其實 每一道菜都有他的故事或原由讓我去創作
這個故事是我為了一位好友 以前在中興讀書常來
到後面變成好友 畢業了 離開台中 但有機會他還是
會回來看我 他說想念我料理的味道 為了工作他的
吃飯時間不固定 瘦了許多 他離開後 我思考如何讓他
在最簡單最快的方式用餐 早點休息 經過多日思考
開始動手試做 經過一次一次修正後 義式手工餃誕生了
一開始為了它的包法 無數夜晚思考 除了美觀 還有烹煮
的掌控
起初有三種包法 但最後決定是這個方法
我中間預留個洞
是因為煮的時候能同時平均它的熟度
剛開始我記得 看似簡易包法 一天下來只包了30個
一天下來真的效率極差 漸漸的接到大單宅配 熟能生巧
但能生產的量真的有限 前一天 我必須手切蔬菜近9小時
隔天採買新鮮的豬肉 當天包完 如果你問我感覺如何
真的是眼發昏
常常有朋友問我 為何不用機器切菜 那表示你沒吃過
我的義餃
因為機器可以切出這麼細的菜 但不保證能保存蔬菜的汁
再加上我的料理不添加味精 靠食物原味調合 這是做了
十年的經驗累積
除了美味在吃得當下除了湯汁還有每顆都有加起士
從一開始的白醬 紅醬 口味 延伸到泡菜口味 酸菜豬肉
泰式口味 咖哩口味 直到現在都有固定朋友預定
每一次口味都會公佈 喜歡的朋友預定 直到當天數量
確定後
以預定的優先次序 二日內匯款後寄出 無回應者 由後面
後補朋友依次遞補 我目前還是喜歡手工 雖然累
但全程我都能掌控
錢可以賺 但能安心入睡才重要
料理採買從開始到現在 我只相信我看到的 摸到的
我一次採買量不大
新鮮賣完就好 相對我的食材成本比一般餐廳高 我想要
賣的是真心料理 不是裝潢 也不是包裝
所以我衷心希望大家能把焦點放在料理上
PS 有關義式餃的煮法如下
1.找一個有柄的深鍋加八分滿的水加熱
2.水大滾(鍋內的水呈現許多泡泡)然後從冷凍庫拿出
義式餃放入鍋內
3.瓦斯轉小火 切勿加三次水或蓋鍋蓋 會影響皮的
口感Q度
4.為了防止義餃黏鍋 不定期握住鍋子的手柄輕輕
搖晃
5.因為它的內餡很細緻很容易熟 所以義餃的底部找
一顆觀看
皮的變化 由乳白色 變成8成透明即可撈起食用
若煮太久 皮的口感就不Q了
6.為了方便食用跟煮的輕鬆 把醬料包在內餡 直接
食用 切勿自行再加任何的醬料包
7.最後建議 撈起後隔兩分鐘後吃皮的口感風味更佳
以上相片感謝由豬扒飽所提供
阿瑪菲義大利麵廚房